金秋之際,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如期舉(ju) 行。全會(hui) 公報中多次提及“構建新發展格局”。
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作出“加快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部署,這也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今年以來多次強調的重要問題,對於(yu) “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具有極為(wei) 重要的指導意義(yi) 。
構建新發展格局,“十四五”發展的戰略抉擇
新發展格局在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公報中多次被提及,可謂“綱舉(ju) 目張”。
強調“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hui) 發展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原則時,“加快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重要一條。
闡述“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重點部署時,“形成強大國內(nei) 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重要的一個(ge) 方麵。
公報還提出,要“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能力和水平,為(wei) 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證”。
對於(yu) 構建新發展格局重要的任務和需要把握的問題,公報也作出具體(ti) 的闡釋,強調堅持擴大內(nei) 需這個(ge) 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nei) 需體(ti) 係,把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要暢通國內(nei) 大循環,促進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全麵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
可見,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和黨(dang) 中央積極應對國際國內(nei) 形勢變化、與(yu) 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塑造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而作出的戰略抉擇,是主動作為(wei) ,是長期戰略。
構建新發展格局,習(xi) 近平深謀遠慮
5月23日,習(xi) 近平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hui) 議經濟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hui) 時,提出要把滿足國內(nei) 需求作為(wei) 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逐步形成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5個(ge) 多月來,在企業(ye) 家座談會(hui) 、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第十五次會(hui) 議、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hui) 等重要會(hui) 議和地方考察調研中,習(xi) 近平又頻頻強調這個(ge) 問題。
習(xi) 近平為(wei) 何反複強調新發展格局?一方麵,當今世界正在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日益增多,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另一方麵,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多方麵優(you) 勢和條件更加凸顯,國內(nei) 需求潛力巨大。國際大循環動能明顯減弱,國內(nei) 大循環活力日益強勁,這種此消彼長的態勢是我們(men) 作出決(jue) 策的重要依據。
在企業(ye) 家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強調,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蓬勃興(xing) 起。以前,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外部環境下,市場和資源“兩(liang) 頭在外”對我國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當前保護主義(yi) 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我們(men) 必須充分發揮國內(nei) 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通過繁榮國內(nei) 經濟、暢通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我國經濟發展增添動力,帶動世界經濟複蘇。
公報指出,全會(hui) 深入分析了我國發展環境麵臨(lin) 的深刻複雜變化,認為(wei) 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yu) 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
在世界動蕩變革期,我們(men) 必須立足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保持戰略定力,辦好自己的事,認識和把握發展規律,發揚鬥爭(zheng) 精神,樹立底線思維,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於(yu) 在危機中育先機、於(yu) 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唯有以辯證思維看待新發展階段的新機遇新挑戰,勇於(yu) 開頂風船,善於(yu) 轉危為(wei) 機,才能推動我國經濟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構建新發展格局,習(xi) 近平這樣部署
形成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意味著要把滿足國內(nei) 需求作為(wei) 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生產(chan) 、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nei) 市場。這個(ge) 循環要暢通起來,就必須構建完整的內(nei) 需體(ti) 係,特別是供給體(ti) 係和國內(nei) 需求要更加適配。
習(xi) 近平強調,要扭住擴大內(nei) 需這個(ge) 戰略基點,使生產(chan) 、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nei) 市場,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五中全會(hui) 提出,堅持擴大內(nei) 需這個(ge) 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nei) 需體(ti) 係,把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這些要求與(yu) 習(xi) 近平所強調的要點一脈相承。
同時,對我國這麽(me) 大體(ti) 量的經濟體(ti) 來講,如果動力問題解決(jue) 不好,暢通大循環是難以做到的。增強發展動力核心在創新,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局的“牛鼻子”。
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nei) 涵型增長。每次談到構建新發展格局,習(xi) 近平幾乎都要提到創新,特別是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盡快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習(xi) 近平指出,這是關(guan) 係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也是形成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的關(guan) 鍵。
這次全會(hui) 為(wei) “十四五”提出的首個(ge) 目標任務就是“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wei) 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深入實施科教興(xing) 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絕不是關(guan) 起門來封閉運行。習(xi) 近平多次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hui) 關(guan) 閉,隻會(hui) 越開越大。推動形成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目的是通過發揮內(nei) 需潛力,使國內(nei) 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nei) 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
因此,這次全會(hui) 提出,“十四五”期間要“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麵”,堅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依托我國大市場優(you) 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中國致力於(yu) 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正如習(xi) 近平一再強調的,“我們(men) 要站在曆史正確的一邊”。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就是站在曆史正確一邊做出的正確的戰略安排。